廣宣企劃, 親子心理

原來你的不安與冷漠,來自於情緒化教養的父母 | 張瑋庭諮商心理師 | 童伴心理治療所

作者:張瑋庭諮商心理師粉絲專頁部落格

小涵一如往常下班回家,一進門看見桌上媽媽準備的熱騰騰的晚餐,面無表情的一口一口吞下,彷彿這是一頓食之無味的晚餐。媽媽詢問今日在公司的狀況,小涵只是有一搭沒一搭的應付回應,似乎並不想對媽媽敞開心房,媽媽除了無奈也不知道該從何改善,小涵也非常不喜歡自己的反應,她覺得很無助,但不知道為什麼她就是沒辦法好好的和父母好好說話。

朋友建議他可以嘗試諮商,實際諮商後才發現父母的情緒對她有很深的影響,小涵從很小的時候開始,父母因為經濟狀況經常在家爭吵,有時甚至會大打出手,小涵因為長期處於高壓環境,感受不到家裡的溫暖,因此從小就刻意和父母保持距離,直到成年出社會依舊如此,彷彿這是無法解開的枷鎖,就連和交往三年的男朋友也是無法敞開心胸,甚至時常覺得男友會忽然離開自己。

從小涵的案例看,當我們還小的時候,眼裡的世界只有父母,如果父母沒辦法給予足夠的愛與安全感時,長期下來我們就會變得對於感情充滿不安,擔心對方會離開自己,總是沒有安感。因此,除了找到療癒自己的出口,面對情緒化父母,我們可以嘗試這樣做。

瞭解父母就和一般人一樣

我們都對自己的父母有所期待,希望他們溫柔、疼愛自己,當父母的愛無法讓我們得到滿足時,我們甚至開始羨慕起別人的父母,希望如果他們能像誰的父母那該有多好,或許我們可以換位思考,其實父母就像一般人一樣有情緒,當我們不再用高標準看待父母時,才能意識到原來自己的失望來自於對父母有很高的期待,因為我們的父母可能也還沒找到情緒的出口,也無心的去傷害自己的孩子。

留意自己的情緒

除了覺察父母的情緒,也要留意自己的反應,當我們和父母談話時,試著感受自己的情緒變化,是哪一句話引發情緒波動,而當自己的情緒被勾起來時,是否說話的語氣、態度也變的強硬,提醒自己盡量保持溫和而堅定的態度,讓自己面對家人情緒化的反應時,能先穩定自己的情緒。

我們無法改變自己的原生家庭,但我們可以從理解自己、理解家人開始,打破過往彼此情緒化的方式互動,但一開始會是辛苦的,如果不小心又被勾起情緒,記得別太嚴格對待自己;當我們想破頭還找不到如何面對情緒,此時也可以尋求專業諮商心理師的協助,在保密的情況下做有意義的談話,認識自己的情緒和需求,幫助自己成為情緒的主人。


推薦!童伴心理治療所 – 情緒課

現在在 Niceday 網站上可以訂到情緒課程囉!
由專業的心理師帶領小朋友認識自己、認識情緒
一起感受情緒的奧妙!
👉請點我
延伸學習課程:幼兒人際管理、蒙特梭力👉五感潛能專區